- 杨德庆;戴浪涛;
建立了可覆盖全频域的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工作环境下振动噪声混合数值预报技术流程。将声学计算基本理论方法(有限元/边界元方法与统计能量法)应用于宽频带多噪声源的海洋工程船舶设计中,为设计能保证人员正常进行生产、生活噪声环境下的FPSO提供指导,满足国内船舶设计部门对该技术的迫切需要。文中采用声学边界元求解了FPSO上层建筑低中频域振动噪声,采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求解了高频域振动噪声,通过两种方法接力运用和不同模型间的顺利转换,实现了FPSO声学问题全频域分析。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适用范围。
2006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杨德庆;戴浪涛;
建立了可覆盖全频域的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工作环境下振动噪声混合数值预报技术流程。将声学计算基本理论方法(有限元/边界元方法与统计能量法)应用于宽频带多噪声源的海洋工程船舶设计中,为设计能保证人员正常进行生产、生活噪声环境下的FPSO提供指导,满足国内船舶设计部门对该技术的迫切需要。文中采用声学边界元求解了FPSO上层建筑低中频域振动噪声,采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求解了高频域振动噪声,通过两种方法接力运用和不同模型间的顺利转换,实现了FPSO声学问题全频域分析。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适用范围。
2006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王磊;李欣;杨建民;
应用三维线性势流理论和Ir J A Pinkster的近场分析方法,对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系统(32万吨FPSO)的二阶波浪定常力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浅水情况下,不同水深对FPSO受到二阶波浪定常力的影响,对浅水油田中FPSO的设计应用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006年0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磊;李欣;杨建民;
应用三维线性势流理论和Ir J A Pinkster的近场分析方法,对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系统(32万吨FPSO)的二阶波浪定常力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浅水情况下,不同水深对FPSO受到二阶波浪定常力的影响,对浅水油田中FPSO的设计应用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006年0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谢世楞;李炎保;吴永强;谷汉斌;
圆弧面防波堤是在半圆形防波堤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防波堤。首先通过与半圆形防波堤相同条件下的波浪试验,检验圆弧面防波堤的稳定性,并利用数值波浪水槽对圆弧面防波堤的水力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探求造成圆弧面防波堤与半圆形防波堤波浪力差别的主要原因。通过圆弧面防波堤与半圆形防波堤波浪力的对比试验,提出了圆弧面防波堤波浪力的简化计算方法,以半圆堤正向水平波浪力乘以一修正系数,在堤顶淹没情况下修正系数可取1.3,在堤顶出水情况下修正系数可取1.1。
2006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谢世楞;李炎保;吴永强;谷汉斌;
圆弧面防波堤是在半圆形防波堤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防波堤。首先通过与半圆形防波堤相同条件下的波浪试验,检验圆弧面防波堤的稳定性,并利用数值波浪水槽对圆弧面防波堤的水力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探求造成圆弧面防波堤与半圆形防波堤波浪力差别的主要原因。通过圆弧面防波堤与半圆形防波堤波浪力的对比试验,提出了圆弧面防波堤波浪力的简化计算方法,以半圆堤正向水平波浪力乘以一修正系数,在堤顶淹没情况下修正系数可取1.3,在堤顶出水情况下修正系数可取1.1。
2006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滕斌;耿宝磊;柳淑学;
在海岸工程和水池实验中常常需要同时确定斜向波浪的传播方向和与海岸结构物相遇时的反射系数。应用三点浪高仪测波和迭代求解方法,建立了同时确定斜向波浪入射角和反射系数的分析方法。通过模拟数值信号,研究了测点不同排列方式、不同波浪入射方向、不同入射频率下本方法的分析灵敏程度。数值研究表明当测点间距指标p和q不同时趋于零时,任何一种排列方式求得的波浪反射系数和波浪入射角均具有很高的分析精度。
2006年01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滕斌;耿宝磊;柳淑学;
在海岸工程和水池实验中常常需要同时确定斜向波浪的传播方向和与海岸结构物相遇时的反射系数。应用三点浪高仪测波和迭代求解方法,建立了同时确定斜向波浪入射角和反射系数的分析方法。通过模拟数值信号,研究了测点不同排列方式、不同波浪入射方向、不同入射频率下本方法的分析灵敏程度。数值研究表明当测点间距指标p和q不同时趋于零时,任何一种排列方式求得的波浪反射系数和波浪入射角均具有很高的分析精度。
2006年01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薛鸿超;
按输水输沙特征,中等潮汐长江口多年来保持“三级分汊,四口入海”地貌形态格局。第二级南、北港分汊口问题已成为当今发展重要障碍之一。近百年来南、北港分汊口呈周期性冲淤演变,1971年前后共约10年,中央沙头石头沙西10 km左右的分汊口位置最佳,河势归顺,河床稳定,南、北港都畅通。现今分汊口正处于剧烈变动时期,分汊口治理,南支及其下游河段的开发与工程须认真考虑其影响与对策。
2006年0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薛鸿超;
按输水输沙特征,中等潮汐长江口多年来保持“三级分汊,四口入海”地貌形态格局。第二级南、北港分汊口问题已成为当今发展重要障碍之一。近百年来南、北港分汊口呈周期性冲淤演变,1971年前后共约10年,中央沙头石头沙西10 km左右的分汊口位置最佳,河势归顺,河床稳定,南、北港都畅通。现今分汊口正处于剧烈变动时期,分汊口治理,南支及其下游河段的开发与工程须认真考虑其影响与对策。
2006年0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栾茂田;赵少飞;袁凡凡;吕爱钟;武科;
确定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和力矩(M)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在荷载空间(H,V,M)中的破坏包络面是地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提高Swipe试验方法计算精度,提出了改进方案,进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均质粘性土地基上条形基础的破坏包络面。计算表明,基于改进Swipe试验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明显好于常规Swipe试验方法。针对海洋工程中实际复合加载模式的特点,探讨了竖向荷载分量V对地基破坏模式和H-M荷载平面上的破坏包络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分量显著地改变了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包络线的形状。
2006年01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栾茂田;赵少飞;袁凡凡;吕爱钟;武科;
确定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和力矩(M)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在荷载空间(H,V,M)中的破坏包络面是地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提高Swipe试验方法计算精度,提出了改进方案,进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均质粘性土地基上条形基础的破坏包络面。计算表明,基于改进Swipe试验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明显好于常规Swipe试验方法。针对海洋工程中实际复合加载模式的特点,探讨了竖向荷载分量V对地基破坏模式和H-M荷载平面上的破坏包络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分量显著地改变了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包络线的形状。
2006年01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卢永金;何友声;刘桦;
龙口保护与合龙、堤身稳定控制,是围海造地工程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的风险控制环节,研究其适用的风险估算方法具有实际意义。以堰流形式表达龙口流速极限状态方程,分析了有关随机变量的统计分布和参数,将JC法推广应用于龙口水力风险估算。针对施工期堤身稳定安全,提出利用类似工程实践资料或常规勘察资料进行施工期堤身稳定风险估算的两种实用方法。
2006年01期 41-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永金;何友声;刘桦;
龙口保护与合龙、堤身稳定控制,是围海造地工程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的风险控制环节,研究其适用的风险估算方法具有实际意义。以堰流形式表达龙口流速极限状态方程,分析了有关随机变量的统计分布和参数,将JC法推广应用于龙口水力风险估算。针对施工期堤身稳定安全,提出利用类似工程实践资料或常规勘察资料进行施工期堤身稳定风险估算的两种实用方法。
2006年01期 41-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时连强;李九发;应铭;李为华;陈沈良;董平;
在海岸防护工程决策中,沉积物的抗冲能力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004年4月在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高潮滩取得的一个30 m沉积物柱状样为例,在测定沉积物的结构、颗粒组成、密度、含水率等基础上,进行了分层沉积物的冲刷试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与含水率、中值粒径成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与粘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一类型沉积物的临界起动切应力与密度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近表层沉积物抗冲性最差,9.1~13.5 m深度存在抗冲性较强的沉积层。沉积物的颗粒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等决定了冲刷率与剪应力的变化关系。
2006年01期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时连强;李九发;应铭;李为华;陈沈良;董平;
在海岸防护工程决策中,沉积物的抗冲能力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004年4月在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高潮滩取得的一个30 m沉积物柱状样为例,在测定沉积物的结构、颗粒组成、密度、含水率等基础上,进行了分层沉积物的冲刷试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与含水率、中值粒径成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与粘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一类型沉积物的临界起动切应力与密度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近表层沉积物抗冲性最差,9.1~13.5 m深度存在抗冲性较强的沉积层。沉积物的颗粒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等决定了冲刷率与剪应力的变化关系。
2006年01期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白莉;岳前进;崔莉;
利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思想,提出分布式检测与决策融合方法进行长距离海底管线泄漏监测。试验水管和天然气/凝析油管线现场数据分析表明此算法不仅降低了误报警概率,且对流体在输送过程中动态变化具有稳健性。
2006年01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白莉;岳前进;崔莉;
利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思想,提出分布式检测与决策融合方法进行长距离海底管线泄漏监测。试验水管和天然气/凝析油管线现场数据分析表明此算法不仅降低了误报警概率,且对流体在输送过程中动态变化具有稳健性。
2006年01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杨洪刚;连琏;葛彤;
研究水下运载器外挂负载的测试问题,根据负载功能,建立了负载的系统模型。考虑到系统可测性,模型中增设一些辅助元件和电路,测试计算机通过与负载的自动驾驶计算机通讯,由自动驾驶计算机施加激励和采集响应,完成测试。最后,对测试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分析了仿真结果。
2006年01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洪刚;连琏;葛彤;
研究水下运载器外挂负载的测试问题,根据负载功能,建立了负载的系统模型。考虑到系统可测性,模型中增设一些辅助元件和电路,测试计算机通过与负载的自动驾驶计算机通讯,由自动驾驶计算机施加激励和采集响应,完成测试。最后,对测试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分析了仿真结果。
2006年01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中华;葛彤;朱继懋;
在某型ROV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开发了一套具有虚拟监控(VMS)功能和动力定位(DP)功能的软件,此软件不仅能够仿真ROV的水下作业过程并且能实时对ROV的水下作业进行控制。介绍了此软件的开发过程并对软件中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006年01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中华;葛彤;朱继懋;
在某型ROV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开发了一套具有虚拟监控(VMS)功能和动力定位(DP)功能的软件,此软件不仅能够仿真ROV的水下作业过程并且能实时对ROV的水下作业进行控制。介绍了此软件的开发过程并对软件中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006年01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奇峰;俞建成;唐元贵;李硕;张艾群;
水下滑翔机器人是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具有噪声低、航行距离远、续航时间长、成本低等特点。分析了水下滑翔机器人的驱动机理和运动实现,给出了水下滑翔机器人典型运动的仿真结果,并以正在设计的一水下滑翔机试验样机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样机的整体结构布局,详细研究了浮力调节机构、俯仰调节机构和横滚调节机构的实现方法,并就样机中各执行机构的设计实现进行了论述。
2006年01期 74-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张奇峰;俞建成;唐元贵;李硕;张艾群;
水下滑翔机器人是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具有噪声低、航行距离远、续航时间长、成本低等特点。分析了水下滑翔机器人的驱动机理和运动实现,给出了水下滑翔机器人典型运动的仿真结果,并以正在设计的一水下滑翔机试验样机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样机的整体结构布局,详细研究了浮力调节机构、俯仰调节机构和横滚调节机构的实现方法,并就样机中各执行机构的设计实现进行了论述。
2006年01期 74-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方志远;葛彤;连琏;
在潜水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按照结构、功能和组件的关系,为潜水器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建模。依据基于模型的层次故障诊断技术,建立了适用于潜水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具体诊断和推理策略,开发了故障诊断软件系统,描述了故障诊断具体过程,并利用数字仿真验证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2006年01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志远;葛彤;连琏;
在潜水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按照结构、功能和组件的关系,为潜水器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建模。依据基于模型的层次故障诊断技术,建立了适用于潜水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具体诊断和推理策略,开发了故障诊断软件系统,描述了故障诊断具体过程,并利用数字仿真验证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2006年01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喻敏;惠俊英;冯海泓;张晓亮;
超短基线是一种常用的水声定位技术,与其它基线相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基线基阵尺寸小,易于安装。由于在远距离误差发散快,超短基线作用距离不远,其远距离定位精度也不高。为了满足深海作业需要,提高超短基线远距离的定位精度,提出改进超短基线定位精度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改进基阵阵形,从而加大基阵孔径提高定位精度;另一种是通过使用宽带信号测向,采用相关峰内插时延估计的方法。经计算机仿真,通过两种方法改进后的超短基线系统定位精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006年01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喻敏;惠俊英;冯海泓;张晓亮;
超短基线是一种常用的水声定位技术,与其它基线相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基线基阵尺寸小,易于安装。由于在远距离误差发散快,超短基线作用距离不远,其远距离定位精度也不高。为了满足深海作业需要,提高超短基线远距离的定位精度,提出改进超短基线定位精度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改进基阵阵形,从而加大基阵孔径提高定位精度;另一种是通过使用宽带信号测向,采用相关峰内插时延估计的方法。经计算机仿真,通过两种方法改进后的超短基线系统定位精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006年01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王飞;黄国;刘天威;
研究了水面波浪对水下拖缆的干扰。首先基于集中质量法给出了三维非均匀拖缆在规则波作用下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并根据仿真计算讨论了拖缆在不同波浪作用下的稳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水下拖缆在规则波的作用下,不仅作近似的简谐振动,还会在横向、垂向产生一个偏移量,且随浪向角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响应特征。
2006年01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飞;黄国;刘天威;
研究了水面波浪对水下拖缆的干扰。首先基于集中质量法给出了三维非均匀拖缆在规则波作用下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并根据仿真计算讨论了拖缆在不同波浪作用下的稳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水下拖缆在规则波的作用下,不仅作近似的简谐振动,还会在横向、垂向产生一个偏移量,且随浪向角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响应特征。
2006年01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蔡锋;雷刚;苏贤泽;彭俊;
通过对福建沙质海滩地形地貌现场调查,对比分析0418号台风“艾利”登陆福建前后各沙滩剖面的蚀淤变化,探讨了福建沙滩对台风“艾利”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8月底台风“艾利”过境期间,福建沿海砂质海岸显出了较强烈的地貌响应。沙滩剖面地形变化,冲淤相间,以冲蚀为主;后滨沙丘蚀退、滩肩蚀低、岸线向陆迁移是地貌响应的主要特征;沙滩沉积物的总收支趋于亏损。不同海岸类型的沙滩剖面对台风“艾利”的响应特征不同。岬湾型沙滩剖面地貌响应以前滨滩面侵蚀为主要特征。夷直型的长乐江田下沙剖面,对“艾利”台风的主要地貌响应特征为后滨沙丘、高潮带侵蚀,岸线后退超过16m,出现高度近1 m的直立侵蚀陡坎。沙坝-泻湖型沙滩剖面冲淤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中潮带形成次一级沙坝。各沙滩的地貌风暴效应有自北往南依次减弱的趋势。
2006年01期 9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蔡锋;雷刚;苏贤泽;彭俊;
通过对福建沙质海滩地形地貌现场调查,对比分析0418号台风“艾利”登陆福建前后各沙滩剖面的蚀淤变化,探讨了福建沙滩对台风“艾利”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8月底台风“艾利”过境期间,福建沿海砂质海岸显出了较强烈的地貌响应。沙滩剖面地形变化,冲淤相间,以冲蚀为主;后滨沙丘蚀退、滩肩蚀低、岸线向陆迁移是地貌响应的主要特征;沙滩沉积物的总收支趋于亏损。不同海岸类型的沙滩剖面对台风“艾利”的响应特征不同。岬湾型沙滩剖面地貌响应以前滨滩面侵蚀为主要特征。夷直型的长乐江田下沙剖面,对“艾利”台风的主要地貌响应特征为后滨沙丘、高潮带侵蚀,岸线后退超过16m,出现高度近1 m的直立侵蚀陡坎。沙坝-泻湖型沙滩剖面冲淤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中潮带形成次一级沙坝。各沙滩的地貌风暴效应有自北往南依次减弱的趋势。
2006年01期 9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瞿亦容;郦能惠;陈晖;
介绍了对我国浅海大量存在的贝壳砂进行化学性质和耐久性试验研究结果,从贝壳在酸雨中质量损失、溶蚀对贝壳成分和形态的影响及溶蚀对贝壳砂工程特性的影响三方面研究了贝壳砂的化学性质和耐久性,发现酸雨对贝壳有一定的溶蚀作用,在贝壳表面形成溶蚀凹坑,但是溶蚀作用缓慢,质量损失很小,酸雨溶蚀和海水溶出后的贝壳砂工程特性与未溶蚀的贝壳砂的工程特性相近,因而贝壳砂可用作海洋工程或港口工程回填砂。
2006年01期 110-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瞿亦容;郦能惠;陈晖;
介绍了对我国浅海大量存在的贝壳砂进行化学性质和耐久性试验研究结果,从贝壳在酸雨中质量损失、溶蚀对贝壳成分和形态的影响及溶蚀对贝壳砂工程特性的影响三方面研究了贝壳砂的化学性质和耐久性,发现酸雨对贝壳有一定的溶蚀作用,在贝壳表面形成溶蚀凹坑,但是溶蚀作用缓慢,质量损失很小,酸雨溶蚀和海水溶出后的贝壳砂工程特性与未溶蚀的贝壳砂的工程特性相近,因而贝壳砂可用作海洋工程或港口工程回填砂。
2006年01期 110-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戴志军;恽才兴;韩震;
以茂名深水港选址为例,尝试将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和不同时段的数字化地形信息等资料相结合,从波浪入射方向、悬浮泥沙、滩槽冲淤等方面对建港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SPOT-5号卫星、多时相TM遥感影像和多时段数字化地形信息复合在港口工程中的潜力和优势,并提出基于港口工程选址分析的遥感影像和数字化地形结合的新技术框架。
2006年01期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戴志军;恽才兴;韩震;
以茂名深水港选址为例,尝试将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和不同时段的数字化地形信息等资料相结合,从波浪入射方向、悬浮泥沙、滩槽冲淤等方面对建港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SPOT-5号卫星、多时相TM遥感影像和多时段数字化地形信息复合在港口工程中的潜力和优势,并提出基于港口工程选址分析的遥感影像和数字化地形结合的新技术框架。
2006年01期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姚直象;惠俊英;殷敬伟;杨娟;
单矢量水听器能同时拾取声场的声压和振速信息,可以估计目标方位。根据不同的噪声背景和信号形式,单矢量水听器有多种方位估计方法。平均声强器的处理方法能很好地抗各向同性的非相干干扰;线谱方位估计能有效检测辐射线谱信号的目标,并进行目标方位估计。当宽带信号中存在线谱相干干扰,以及线谱信号被宽带相干噪声干扰时,上述两种方法不能检测目标。为解决这个问题,新提出了直方图和加权直方图两种方法,直方图方位估计法能抗强线谱相干干扰,并能区分含线谱的多目标;加权直方图方位估计法能从宽带相干干扰中检测目标,估计目标方位。并着重介绍了后两种方法的原理,对四种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用海试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2006年01期 122-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1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0 ] - 姚直象;惠俊英;殷敬伟;杨娟;
单矢量水听器能同时拾取声场的声压和振速信息,可以估计目标方位。根据不同的噪声背景和信号形式,单矢量水听器有多种方位估计方法。平均声强器的处理方法能很好地抗各向同性的非相干干扰;线谱方位估计能有效检测辐射线谱信号的目标,并进行目标方位估计。当宽带信号中存在线谱相干干扰,以及线谱信号被宽带相干噪声干扰时,上述两种方法不能检测目标。为解决这个问题,新提出了直方图和加权直方图两种方法,直方图方位估计法能抗强线谱相干干扰,并能区分含线谱的多目标;加权直方图方位估计法能从宽带相干干扰中检测目标,估计目标方位。并着重介绍了后两种方法的原理,对四种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用海试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2006年01期 122-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1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1 ] - 黄中华;刘少军;沈海阔;金波;
设计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自主式深海浮游微生物取样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蓄电池作为电源,通过检测深海取样处压力作为取样控制的触发条件。通过简化控制系统硬件设计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发热量、减少了密封舱的体积和重量;采用程序上电复位后读取系统关键状态的方法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模拟实验和2 000 m海试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2006年01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中华;刘少军;沈海阔;金波;
设计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自主式深海浮游微生物取样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蓄电池作为电源,通过检测深海取样处压力作为取样控制的触发条件。通过简化控制系统硬件设计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发热量、减少了密封舱的体积和重量;采用程序上电复位后读取系统关键状态的方法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模拟实验和2 000 m海试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2006年01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海良;龙国键;
根据矿石输送软管挠度变化很大的特点,采用了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输送系统进行力学分析;根据输送管道在采矿船和采矿车的牵引下运动,同时受到管道和管内流体重力、浮力和海水阻力作用的情况,采用有限元对输送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从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可知,在输送管道下端安装浮体,得到了一种十分理想的采矿系统;采矿车牵引输送管道运动时,海水对管道产生很大的阻力,海水阻力对管道两端结点反力和管道形状影响都很大。
2006年01期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海良;龙国键;
根据矿石输送软管挠度变化很大的特点,采用了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输送系统进行力学分析;根据输送管道在采矿船和采矿车的牵引下运动,同时受到管道和管内流体重力、浮力和海水阻力作用的情况,采用有限元对输送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从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可知,在输送管道下端安装浮体,得到了一种十分理想的采矿系统;采矿车牵引输送管道运动时,海水对管道产生很大的阻力,海水阻力对管道两端结点反力和管道形状影响都很大。
2006年01期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孟国;
对海岸河口泥沙运动的基本方程、数值方法、边界条件、参数选取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以期对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006年01期 13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5 ] |[阅读次数:2 ] - 李孟国;
对海岸河口泥沙运动的基本方程、数值方法、边界条件、参数选取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以期对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006年01期 13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5 ] |[阅读次数:0 ] - 李志龙;陈子燊;
岬间海湾平面平衡形态规律的研究是砂质海岸稳定与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简要回顾了岬间海湾平面形态规律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海湾平衡形态的五个模型。通过评述平衡形态模型的优缺点,指出机理分析和经验拟合相结合应该为以后海湾平面平衡形态规律的研究发展方向,并论述了我国岬间砂质海湾平面平衡形态研究的重要意义。
2006年01期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志龙;陈子燊;
岬间海湾平面平衡形态规律的研究是砂质海岸稳定与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简要回顾了岬间海湾平面形态规律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海湾平衡形态的五个模型。通过评述平衡形态模型的优缺点,指出机理分析和经验拟合相结合应该为以后海湾平面平衡形态规律的研究发展方向,并论述了我国岬间砂质海湾平面平衡形态研究的重要意义。
2006年01期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