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

  • 海洋工程在国际海事组织中日趋受到重视——介绍几个有关海洋工程的文件

    裘晓星;

    <正> 一、前言众所周知,国际海事组织(IMO)致力于两个目标:一是保证国际航运安全;二是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过去几十年中,IMO围绕这两个目标,主要在船舶工程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有关文件,至于海洋工程方面,以前只制定了两个规则和一个导则,它们是:“移动式近海钻井船建造和设备规则”(简称MODU规则),“潜水系统安全规则”以及“近海供应船舶的设计和构造导则”。最近几年,随着海洋工程,特别是近海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有关海洋工程方面的海上安全和防止海洋污染问题,也愈来愈引起IMO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近年内IMO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在仔细地审议和修改MODU规则,与此同时,还制定

    1989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半潜式平台结构设计分析的工程系统—OSAS-3

    金德贤;张世联;韩继文;李润培;刘应中;黄祥鹿;朱庭耀;

    合理地设计半潜式平台结构,使它具有所期望的优异性能和安全性,需要有能分析计算平台的运动响应、结构响应及其统计预报的程序系统。本文介绍的“OSAS—3”程序系统就是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它不仅能计算平台的运动响应、结构响应和预报分析,而且还能进行定常外力计算和设计波法的结构强度校核计算。文中介绍了计算机程序系统、特征和理论计算方法的概要。这个程序系统和国外主要船级社的同类系统具有同样的基本计算功能,经与国外同类程序比较,其相应的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

    1989年02期 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海洋平台T、Y型管节点的局部柔度分析

    陈伯真;胡毓仁;谭敏杰;

    海洋平台管节点局部柔度对平台结构的名义应力、变形、构件的稳定性及振动周期、模态等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现象对深水平台尤为重要。对管节点局部柔度的研究,近年来已逐渐引起了注意。本文用半解析法对T、Y型管节点在轴力与面内弯矩作用下的局部柔度进行了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国外已有的经验公式与试验结果比较,证明是足够精确的,从而证明了本文的方法可准确有效地用以确定管节点的局部柔度。为了说明管节点局部柔度对平台结构的影响,文中给出了对一简单结构分别用传统方法和计及节点局部柔度的方法计算的结果及比较。

    1989年02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板厚对焊接接头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疲劳性能的影响

    薜以年;徐纪林;李禾;李延苹;

    本文讨论了国产海上平台用钢E36—Z35的十字型板状焊接接头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弯曲疲劳试验,试件厚度分别为16mm、32mm和40mm。试验结果表明:板厚的增加使焊接接头在空气和海水中的疲劳强度均明显降低,并建议在空气中的疲劳强度修正式公式为△S=△S_0(t_0/t)~(1/3)和疲劳寿命厚度修正公式为N=N_0(t_0/t)~(4/3),在海水中的厚度修正公式为△S=△S_0(t_0/t)~(1/4)和N=N_0(t_0/t),相比之下,厚度对海水腐蚀疲劳强度的影响比在空气中稍小一些;对于板厚为16mm和40mm的焊接接头试件在海水中的疲劳寿命和空气中的寿命相应为36%和57%,可见随着板厚的增加,海水腐蚀疲劳寿命比空气中寿命的缩短要少一些。本文还从断裂力学方法出发,讨论了板厚影响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原因。

    1989年02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海底管道外壁保护涂料的研究

    郭秀珍;蔡云露;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天然气和矿物油管道涂料发展概况,以及用于南海天然气管道外保护涂料的技术研究方向。各种理化试验表明,以环氧富锌为底漆,煤焦油环氧涂料为中间层,以煤焦油环氧砂浆为面漆,或以环氧铁红为底漆,环氧砂浆为面漆所组成的配套体系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并具有耐磨性、抗冲击、耐阴极剥离、耐盐雾、绝缘性和耐海水等性能。

    1989年02期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MC-Ⅰ型阴极保护自动监测仪

    徐正栋;朱大铮;梁小山;

    本文论述了由微机进行实时控制的MMC-1型阴极保护自动监测仪的组成、性能及其工作过程。重点介绍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中所考虑的问题。该监测仪目前正在连云港二码头控制室正常运行。实践使用表明:不但提高了测试精度,防止了漏测漏记的现象,而且为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了阴极保护效果。

    1989年02期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意形状大尺度固定式近海建筑物波浪荷载的数值计算——三维表面布源法

    王惟诚;顾之浩;

    任意形状大尺度固定式近海建筑物上波浪荷载的计算是这类建筑物设计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三维表面布源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本文将三维表面布源法用于工程中最常见的具有竖直对称平面的物体上波浪荷载的计算,使得计算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内存大大减少。利用文中所讨论的方法可以方便地在微型计算机上计算具有竖直对称平面、形状较复杂的建筑物在不对称入射波作用下的波浪荷载。如用此方法在大型计算机上计算,可节省大量机时和内存。根据上述方法,用FORTRAN-77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程序WFLG具有表面单元自动剖分功能。本程序的计算结果与弧立圆柱理论解和实际平台结构的三维有限元的计算结果符合很好。WFLG程序已被用于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平台的设计计算。

    1989年02期 5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侧向荷载桩的非线牲分析

    王浩芬;李久旺;

    本文给出了由试桩实测弯矩建立P-y曲线的一种新途径。其特点是概念清晰、运算简便、准确,为确立P-y曲线及地基系数的分布规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还提出了用P-y曲线进行侧向荷载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数值方法。对镇江大港原型试桩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了分析。

    1989年02期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抗拔桩基的破坏机理和承载力的研究

    杨克己;李启新;王福元;吕春暖;吴友斌;黄萍;

    本文是结合干船坞规范编制中的柱基问题,在调查研究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针对船坞底板下桩基的抗浮问题,提出的一份研究报告。我们通过同一种土层上的单桩与群桩,而群桩中又通过不同入土深度和不同桩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性的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对抗拔单桩和群桩的破坏机理、承载力和优化的入土深度,都有了一些新的规律性的认识。研究成果已列入我国干船坞设计规范(1985),并可供其他海上和陆上的桩基工程按抗拔设计时参考。

    1989年02期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在IBM-PC机上利用Supercaic数据表进行钢板桩码头牺牲阳极保护设计

    郭润生;陈光章;陈仁兴;朱孝信;

    近几年在我国微机应用已经开始普及,而且一般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都配有微机,如何利用微机现有软件为各行各业服务,充分发挥其作用,潜力很大。本文介绍一种在IBM-PC机上利用中文Super calc进行钢板柱码头牺牲阳极保护设计方法,对Super calc-3简要作了介绍,着重叙述了利用此软件进行牺牲阳极保护设计计算步骤及表格设计方法,并举出了实例和数据表。这种计算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精确地计算和验证阳极使用寿命。只要一次设计好数据表格,下次再设计时只需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得到结果。

    1989年02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瓯江口外滨海区的滩涂测量

    王国俊;钱云明;林春岳;

    本文介绍了瓯江口外滨海区的一次滩涂测量,主要内容有:一是关于在原有控制基础不佳的海岸,如何适应测区特点应急布网而又能保证成图基本质量以及在滩涂上进行三角观测和埋设大型标石的经验。二是关于先布设断面,以极坐标法,放宽最大视距限值施测滩涂地形的经验和精度估计。

    1989年02期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面吸氧减压血流气泡测定

    江兵;陈志浩;张红;杨雪耀;

    空气潜水,尤其是较大深度的空气潜水应用水面吸氧减压法减压过程中,分别于潜水前、从快速上升开始至回到高压环境下的间隔时间内、潜水后回到常压环境中用多普勒测定血流气泡。测定结果表明对评价和选择所采用的减压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在1986年,我们对11名潜水员取静坐状态下将多普勒超声议探头放在前心区最佳部位测定血流气泡并录音。气泡等级按Spencer方法分级。结果共测定55人次,其分级如下: 从快速上升开始至回到高压环境下的间隔时间内测得Ⅲ级13人次;Ⅱ级19人次;Ⅰ级19人次;0级4人次。存在血流气泡音者51人次,占总人次的97.73%。潜水前和回到常压下均无血流气泡音,无减压病发生。

    1989年02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