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志良,范根发,潘斌,季春群,蒲永昌,顾心怿,邴如吉,姜汝诚,张希贞,邵友懋
”胜利二号”钻井平台是一座能步行的坐底式钻井平台,用于我国沿海海滩及极浅海区的石油钻探开发。 本平台的结构型式十分特殊,环状的外体包围在内体的四周。 本文叙述了在总体设计中对内、外体主尺度的决定以及总布置设计。本文还介绍了平台的各项主要性能。诸如漂浮、拖航、沉浮、坐底和步行的研究和计算结果。
1990年01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肖熙,孙东昌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极浅海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结构设计特点、步行、拖航状态的强度分析,包括外船体步行区结构、悬臂支架以及拖航漂浮时的总强度、局部强度和刚度计算,最后,介绍实船应力与变形测试及其与计算值的比较。
1990年01期 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远林,吴家鸣
本文对多锚链系泊浮筒漂移运动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讨论。在波浪力和锚链系泊力都是非线性的条件下,对浮筒的运动作时域模拟,并把计算单个系泊锚链流体动力作用的Koterayama W.方法推广到多系泊锚链的情形。计算了规则波和波群中系泊浮筒漂移运动的时间历程,讨论了其运动与波高、频差的关系。可以指出,系泊浮筒系统总漂移运动受锚链流体动力的影响很大;在波群中,其幅值主要受波高支配,与频差的关系较小。
1990年01期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陆明池,阎澍旺
混凝土平台的设计应能适应各种海况条件,特别在台风季节,平台要承受相当大的水平力,如何采取措施保证平台的抗滑稳定性是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增稳方法——降低平台底板下的水压力(即浮托力)及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的方法,并设计了一套排水降压系统。 本文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作用机理,并且结合比奥固结理论,用有限元法对采用这套排水降压系统的某设计平台的增稳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
1990年01期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雨臣
本篇引入三个描述非对称波的参数,即峰前陡度、垂直不对称因子以及水平不对称因子。它们是由Myrhaug和Kjeldsen首先建立的,利用信息函数获得峰前陡度和波高之间的相关度。对峰前陡度与高度的联合概率密度分布的两种模式,给出JONSWAP谱的陡波和高波发生概率的估计。
1990年01期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家驹,喻国华
文章首先论述了促淤工程在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的不同淤积形态,然后根据淤泥质海岸细颗粒泥沙的悬移、沉降特性,提出了淤泥质海岸促淤工程的淤积计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在定性上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而且在定量上也得到了实际工程的初步检验,本方法对淤泥质海岸的海涂围垦和保滩促淤工程设施具有实际意义。
1990年01期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亦工
本文根据细颗粒泥沙均匀段沉降的渗流模式,运用渗流毛细管模型导出了渗透系数K的理论表达式,并进而推出了界面沉速公式。经与纯粘土矿物高岭土、蒙脱土,非粘土矿物石英沙(d_(95)<0.04毫米),以及长江口泥沙在清水和盐水中沉降的试验资料相对比,基本符合。
1990年01期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军,孟广琳,隋吉学,张明远,严德成
在温差、风及海流的作用下,海冰与海工结构物表面产生相互作用,其中平行于结构物表面的作用主要是两者间的摩擦。据此,就渤海海冰在不同温度、压力及速度的条件下与五种常见海工建筑材料(钢板、刷漆钢板、木板、刷漆木板、混凝土板)进行了摩擦试验。本文以混凝土板与海冰之间的摩擦试验结果为例进行动能分析,最后给出其它材料的动能分析结果。文中应用融化冰膜解释动摩擦系数的观点,把该系数与冰块运动时的动能连结起来,从而简单地解决了在不同速度和荷载下,选用动摩擦系数的方法。
1990年01期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朱蔚文
本文给出一个计算在岸边或离岸港湾谐振的杂交有限元方法;考虑海底部的粘性影响和岸边存在吸收作用的情况。粘性假设正比于流体速度,相位存在差异。沿固体岸壁的吸收边界条件公式类似于声学中的阻抗条件。所谓杂交有限元方法为:在近区域建立一个基于变分原理的泛函,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计算,远区域解满足常深度的Helmholtz方程。近场解和远场解在两区域的交界面上耦合。 为检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考虑具有能量耗损时,以窄长矩形港湾为例,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解结果和Ippen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具有岸边吸收作用的数值结果和具有边界吸收的圆柱绕射问题的分析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数值计算模型用于计算任意形状的港湾的谐振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1990年01期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振夏,夏东兴,付命佐,韩树桥
在考察我国山东白沙口,浙江江厦、海山、岳浦、沙山,福建幸福洋、大官板七个潮汐电站站址的基础上,认为理想的潮电站址要求地基稳定、地震烈度低于6度、潮差大、风浪小、陆域海域来沙少、水库淤积轻微、海湾腹大口小、工程量小等条件。湾中湾、河口湾是理想的地貌位置,我国浙闽沿海潮差大,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具有发展潮电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990年01期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尚荣
<正> 由中国海洋工程学会近海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海洋石油学会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石油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近海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7日到20日在天津召开。这是继1987年第四届全国近海工程学术讨论会后的又一次我国海洋工程界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来自全国有关的海洋石油公司、从事海洋工程科研、设计、建造、检验以及高等院校等30多个单位和部门的90余位专
1990年01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宝松
<正> 在中国海洋学会、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学科组的领导下,由水下工程和潜水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水下工程和潜水技术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水下工程和潜水技术有关的科研、教学、勘察设计、水下施工作业及海军等25个单位的59名专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共宣读和交流了52篇学术论文。会议收到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及其理事长严恺教授、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学科组办公室的贺电。
1990年01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志瑾
<正>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学会于1989年9月12~16日在沧州召开了黄骅港建设神木煤炭出口港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交通部三峡工程航运领导小组顾问石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窦国仁、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陈吉余教授等主持。会上,河北省交通厅厅长邓昌瑞、沧州地区行政公署专员赵金铎、沧州地区建港指挥部常务副主任、港务局局长唐德功分别介绍了河北省建港的迫切性及黄骅建港的有利条件;从事黄骅港
1990年01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