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志勇,肖熙,亓和平
海洋平台在服役期间由于受到各种损伤,其系统可靠性将随时间而变化。本文分析了几种典型损伤——疲劳损伤、腐蚀损伤对海洋平台结构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在考虑其对结构构件强度和承受载荷的影响情况下分析随时间而变化的海洋平台结构的系统可靠性。首先得到考虑时间因素的结构构件的强度和载荷函数,采用分枝界限法寻找结构的主要失效路径,最后以Ditlevsen界限法求取结构的系统失效概率。算例说明,在考虑时间因素的条件下,结构的系统可靠性将会迅速下降。按以上思路编制了空间刚架在构件强度随时间变化条件下的通用可靠性分析程序,算例表明程序是合理有效的。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向明,向忠祥,王贵槐,常建生
由于柔性尾鳍推进装置的水动力计算在理论和实际上涉及到许多复杂的问题,本文对装置的实验模型作了理论上的抽象和简化,并依据试验图谱,运用机翼理论和襟翼舵原理,建立了该装置的水动力数学模型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鲍莹斌,李润培,顾永宁
本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世界上第一个张力腿平台(TensionLegPlatform,简称TLP)——HutonTLP的研究情况,并对TLP的关键问题——运动响应和系索(张力腿)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指出了目前TLP的研究热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文中收集了有关文献73篇,对开展TLP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张连营,胡云昌
海上油气开发是投资大、风险大、收益大的风险型产业,因此作为海上油气开发的主要设施海洋平台的保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结构可靠性为基础,探讨了海洋平台地震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闫澍旺,王金英
软粘土在波浪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强度软化,使埋设在软粘土层中的海底管道的受力状态或支撑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上浮或下沉的趋势,对管道的稳定性发生影响。本文通过在振动台上进行的模型试验来模拟当土性因动荷作用而发生变化时管道的稳定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可供海底管道的设计者参考。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瑞杰,魏守林,王亮,孟祥东
本文采用波数矢量无旋和波能守恒方程建立了一个近岸水域波浪变形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Batjes关系与波数矢量无旋,波能量守恒方程一起来求解近岸水域波浪折射绕射的联合影响的波浪要素。利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对一个斜坡浅滩水域波浪折射绕射现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近岸水域波浪变形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是吻合的。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夏益民,袁文志,胡大京
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河段宽度大于长度,对主流流向和下游河势的控制作用相当有限,上游南通河段主流摆动和河势变化直接造成白茆沙河段的主流摆动和南支河段滩槽演变;白茆沙河段江面迅速展宽,水流动力减弱,但潮流作用较强,白茆沙和扁担沙漫滩切滩分流以及北支分流是造成北水道上下口淤塞和南水道上口常年浅滩碍航的根本原因,而大洪水年代庞大的白茆沙沙体加速下泄往往会引起南支河段的河势变动。白茆沙河段目前出现的优良河势和南北水道优良的水深条件是百年来难得的机遇,应尽早采取治理措施,稳定河势,否则将贻误时机。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后,徐六泾节点将形成窄长控流通道,白茆沙滩面流速显著减小,南、北水道分流比稳定,上、下口浅滩流速坛大5%~10%,能有效地稳定白茆沙河段目前的优良河势和水深条件,确保长江口打通深水航道后5~10万吨级海轮通航。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家炜,秦再白,徐玉如,庞永杰
本文设计了一个用于海洋动力定位系统运动控制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器。文中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使模糊控制性能接近最优,并保证了自适应控制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有效、实用,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该方法对于海上平台、动力定位船舶及潜器等控制系统都是适用的。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杨世伦,贺松林,谢文辉
根据1842~1995年的地形图和1996、1997年的野外观测,探讨了九段沙和南北槽的形成历史及形成后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九段沙是原铜沙浅滩南沿经涨、落潮槽对切贯通后形成的,北槽和北港一样最初原形是涨潮槽;南槽的前身是南港下段。九段沙形成以来具有趋势性和非趋势性两种冲淤变化。前者表现为扩大、淤高和位置向下游移动,后者反映在南北两侧的频繁冲淤。九段沙和南北槽在冲淤上存在相互制约关系。目前,南北槽河势已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江毓武,陈宗团
由于厦门港滩涂面积较大,地形复杂,在建立厦门港三维模型时,采取了以下方法:二维嵌套三维模型,大网格嵌套小网格,在计算中采用全隐格式进行差分,变边界过程采用窄缝法进行模拟,并考虑侧向摩擦作用。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还采用GIS技术,建立模型的边界,网格及水深,提高了建模效率。用该模型对厦门前埔围海工程进行潮流数值模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张一帆,喻国华,沈朝慈,徐敏
本文回顾了废黄河口岸段海岸演变及海岸防护的历史过程,分析了本段海岸的侵蚀特征及动力条件,进行了海岸工程防护的效果计算及主海堤和离岸潜堤设计。综合以上各项研究结果,对本海区的海岸防护工程规划具有指导性意义。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元
本文以宝钢马迹山25万吨级矿石中转港码头设计中所遇到的水流问题为例,通过对研究水域的水流性质以及泊位、船舶、水流三者之间关系的初步分析,认为水流尽管与风、浪一样不致船舶结构破坏,但一定时段内却可能对其靠泊造成困难,而水流作用于系泊中船舶并传递给码头结构物的荷载,以及水流与波浪相互作用使得波流要素改变则是设计中必需考虑的。最后,作者对港口设计和运作提出建议,以期相类似水深流急地区建设大型泊位时能有所借鉴。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强,蒋星科,经绯
在河口地区判别泥沙来自于哪一沙源,对于岸线规划和航道整治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水域中,由于入汇的河流众多,这些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因素的作用下,各河流泥沙淤积范围和淤积数量难以确定。本文根据各流域来沙中各重矿物含量不同的原理,采用均方差最小的方法,推导了计算各河流在任一水域中泥沙沉积的比例,并以伶仃洋交椅沙附近水域的沉积泥沙中的各种重矿物含量、进入伶仃洋诸河流水流所挟带泥沙中的各重矿物含量为例,说明这一水域中各河流挟沙的比例。这一计算与目前已有的定性分析结论相一致。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