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光;杨国安;沈江;张淼;
针对海洋平台水下钢结构无损检测的需要,研究在空气、淡水和海水作为耦合介质的情况下,声发射波在钢结构传播过程中幅值和能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幅值和能量损失的原因。基于声发射波反射原理,分析声发射波在钢结构中传播的多径效应及波形转换特性,并解释了时域波形发生分离的原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盐度对声发射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该项研究为提高海洋平台声发射检测中故障源的精确定位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3年03期 v.31 84-8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勤静;陈书敏;徐勤花;时磊;
在完成某半潜平台的总体强度分析并实施总装建造后,由于船级社标准的提高及平台工作海域的提升,需对半潜平台进行技术方案改造。根据刚架梁理论及基础设计原理,采用空间刚架梁组合模型快速地评估改造方案的总体屈服屈曲强度。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和空间撑杆结构力系传递效果以及总体杆件稳定性校核结果对比,确定比较合理的改造方案。对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及支撑管交叉点处进行细化设计并加强。结果表明该平台总体屈服屈曲强度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简化方法评估平台改造方案有利于快速实现结构方案的改造优化,为业内平台的设计和改造提供重要的工程参考。
2013年03期 v.31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兵杰;朱宏武;唐德渝;张金亚;龙斌;
夹具维修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地应用在陆地和海底油气管道维修作业中。根据夹具维修技术在海底油气管道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海底管道夹具维修方法。针对海底油气管道维修技术中的关键部件海底管道夹具,依据不同密封形式,对"国外夹具"设备性能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海底管道夹具设备研发设计需依据的标准、关键点,为海底管道夹具研发设计做参考。最后根据我国目前海底管道运行及建设情况,提出了开发海底管道夹具维修技术的建议。
2013年03期 v.31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何东海;何琴燕;吴光荣;江再寿;洪元旦;
通过海上倾倒试验,了解疏浚物倾倒在苍南海域的悬浮物扩散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疏浚物粒径特征值为倾倒点水体中悬浮物特征值的1.3~2.7倍,倾倒试验过程中水体中悬浮物粒径值的变化较好地体现了疏浚物在水体中的沉降过程;2)由倾倒引起的悬浮物浓度增加而形成的云团在15~30 min后漂离倾倒点,30~60 min后,云团基本消失,且由倾倒引起的悬浮物增量效应也基本结束;3)倾倒云团在顺流方向距倾倒点0.3~0.4 km处,表层水体悬浮物增量影响不明显,疏浚物倾倒造成水体悬浮物浓度增高的影响在顺流方向1.5 km左右基本结束。
2013年03期 v.31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顾燕;张鹰;龚明劼;
随着"海上苏东"的建设,滩涂围垦与港口建设迅速展开,吕四港是辐射沙脊群港口群之一,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了解其所在的小庙洪潮汐水道的变化情况对吕四港建设有重要意义。用遥感中轴线方法对小庙洪水道进行演变分析,通过7景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获取小庙洪中轴线,获得该水道1979~2009年间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中轴线与同年地形数据叠加分析,发现中轴线的走势与潮汐水道深槽走势相似,可以用来代表潮汐水道的走势情况,用遥感中轴线法对不同时期的潮汐水道进行分析,可较快、较准确地揭示潮汐水道的动态演变;2)中轴线与潮汐水道深泓线有一定的偏移,造成偏移的原因是潮汐水道两岸坡度不一,坡度相差越大,偏移范围就越大;3)小庙洪水道的起始端处于淤长状态,分支逐渐减少,南部水动力较强,出现新的分支,整个小庙洪水道比较稳定。
2013年03期 v.31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连宇顺;刘海笑;黄维;
由于高强聚乙烯(HMPE)和聚酯(polyester)缆绳具有各自独特的材料性能,因此提出在超深水绷紧式系泊系统中,采用高强聚乙烯和聚酯组成的混合缆作为系缆。以一系泊在超深水处的FPSO为例,系缆分别采用聚酯缆绳、高强聚乙烯缆绳以及混合缆。比较了循环载荷作用下,不同绷紧式系泊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表明,在超深水中采用混合缆能够设计出合宜刚度的系泊系统,使系泊系统既有保持海洋浮式结构物在平衡位置的能力,又有风暴载荷下良好的生存能力。较理想的混合缆构型是:在靠近海底部分,采用高强聚乙烯缆绳;而在靠近海面部分,采用聚酯缆绳。这些认识对混合缆应用于超深水绷紧式系泊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3年03期 v.3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沈玉稿;杨建民;李欣;
针对一座工作水深为500 m的半潜式海洋平台,运用时域耦合分析方法,计算其在极限波浪作用下的运动响应。通过比较平台在两种不同形式极限波浪(即畸形波和"三姐妹"波)作用下的运动响应,分析两种不同形式的极限波浪对平台运动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畸形波的参数对平台运动幅值的影响,确定平台运动响应对畸形波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极限波浪在聚焦点处波高最大,当平台恰好位于聚焦点时,对平台来说最危险;畸形波的波峰值是影响平台运动的最主要参数,在平台初期设计中要考虑工作海域中极限波浪可能达到的最大值;在波峰值相同的条件下,平台运动的最大值随着畸形波的谱峰周期和有义波高的增加而增加。
2013年03期 v.31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黄苗苗;吴乘胜;吴维武;匡晓峰;缪泉明;
对三维复杂结构Spar平台垂荡板进行垂荡运动的数值模拟,并对垂荡板附近流场及水动力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板尺寸相同情况下,主板边缘附近较小的角钢结构会对垂荡板流场产生明显影响,并导致水动力性能的较大差距;水动力系数计算结果与流场分析的结论一致。虽然复杂板架结构的三维建模及网格划分难度很大,但是在Spar平台垂荡板工程设计中不能完全采用简化光滑平板代替真实、复杂结构形式的垂荡板进行水动力性能的计算。
2013年03期 v.31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爱霞;段梦兰;
为减少自升式平台穿刺造成的损失,需要对自升式平台穿刺过程中的结构响应进行研究。根据某典型平台图纸,使用有限元法建立细化模型。在穿刺过程中采用CONNECTOR单元及非线性弹簧模拟自升式平台围阱区的齿轮齿条接触及桩土作用。考虑到模型中包含的高度非连续过程,穿刺过程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求解。通过分析模型穿刺后的结构形态,危险点分布,穿刺速度对结构的影响及预压载值的变化,探讨自升式平台穿刺过程中的结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平台导向板附近桩腿结构最容易在穿刺中损坏;穿刺速度对与桩靴相连的桩腿结构影响很大;为减少穿刺对结构的影响,可以考虑主动刺穿或减少气隙进行单桩预压载等措施。
2013年03期 v.31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莹;杨新华;郭海燕;李朋;
针对大长细比顶张力立管内外流共同作用时涡激振动的试验研究,考虑端部铰接和固接两种边界条件,设计了可施加张力和内流的铰接支座和固接支座,并对两种支座进行数值模拟及受力分析,最后用于深水立管的涡激振动试验。立管模型材料采用6.2 m长铜管,外径20 mm,壁厚1.5 mm,分别支撑在铰接支座和固接支座上,施加不同的顶部张力、外流流速和内流流速。通过在立管表面粘贴光纤光栅应变计获得动态应变数据,分别从动态响应幅值、频率等方面对不同边界条件立管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顶张力、内流速相同的情况下,外流速相等时两端铰接立管的振动幅值大于两端固接立管,随着外流速的增加,两端铰接立管比两端固接立管率先发生锁振现象。
2013年03期 v.31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孙丽萍;陈静;吴宝昌;刘雨;
针对某最新的深水半潜平台,应用PID控制策略和卡尔曼滤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动力定位能力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在两台推进器于不同时刻分别失效后的平台运动和推进器功率消耗信息。在平台的运动时域分析中,通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平台的水动力数据;而在推力分配过程中,以最小功率消耗为优化目标,并考虑了推进器的机械物理特性及水动力干扰造成的推力损失对推进器的推力进行了分配。结果表明编制的模拟软件具有理想的模拟效果,该平台在指定海况下动力定位能力良好。
2013年03期 v.31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红川;周正萍;
用变分原理导出考虑底坡一阶导数平方项和二阶曲率项影响的缓坡方程,对传统缓坡方程作了改进,提高波浪在海底地形变化剧烈、水深较浅时数值模拟精度。数值计算与已有实验室试验资料比较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有剧烈变化的海底地形的波浪传播,比传统缓坡方程模型计算结果在精度上有明显提高。
2013年03期 v.31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舒羽;潘存鸿;
由于实际江道中地形和江道轮廓等复杂性,难以分析涌潮演变规律。以钱塘江河口为基础,建立了概化河口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径流和风况对潮差、涨潮历时、涌潮高度和涌潮传播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河段存在涌潮高度最大值的相应临界流量,越往下游,临界径流量越大;涌潮高度随风向变化规律是"逆风"<"无风"<"顺风";顺风条件下,风速越大,涌潮高度越大。
2013年03期 v.31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俞亮亮;陆培东;陈可锋;
通过建立的黄海海域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模型,分析在"梅花"(Muifa)台风作用下,江苏辐射沙洲海域流场变化及增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台风中心位于辐射沙洲中部外海时,南部外海流场不再向弶港辐聚,而向南流;当台风中心到达废黄河口以北时,辐聚点南移至遥望港附近。在辐聚-辐散的流场作用下,最大增水和高潮位最大涨幅均出现在两大潮波汇聚的弶港附近,分别为2.72 m和0.95 m。
2013年03期 v.31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德辅;史宏达;王风清;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极端气候致灾因素诱发的灾害已成为影响各大洋沿岸及亚洲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我国而言,台风、暴潮、巨浪、暴雨灾害已直接影响到沿海和内陆各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可持续发展。介绍极值预测理论及其在国内外海岸工程中的应用,并对比我国水利部海堤工程设计规范建议的不同波高概率预测理论和方法作为设计标准进行了风险评估,以期工程设计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013年03期 v.31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颜翚;葛彤;王彪;刘建民;赵敏;
介绍一种新型重于水的无人自治潜水器的概念设计及主艇体优化方法,阐述了主艇体、机翼、尾翼等设计原理。以飞鱼Ⅱ设计过程为例,详细描述了重于水的无人自治潜水器概念设计流程,并通过iSIGHT优化设计软件对主艇体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主艇体重量能够减小48%,阻力减小2.9%。
2013年03期 v.31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正>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建校达104年,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2013年03期 v.31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